Explorar o código

更新了内窥镜扫查部位与疾病文档

andrewnew hai 4 meses
pai
achega
1b1d42c8a7
Modificáronse 1 ficheiros con 260 adicións e 0 borrados
  1. 260 0
      Doc/Requirement/内窥镜扫查部位与疾病.docx

+ 260 - 0
Doc/Requirement/内窥镜扫查部位与疾病.docx

@@ -0,0 +1,260 @@
+                     内窥镜扫查部位与疾病记录
+1、实现对象:
+  胃部及肠部中40个部位,具体部位如下表。
+ 各部位与疾病:
+
+扫查顺序
+扫查部位
+备注
+白光(奥林巴斯)
+NBI窄带特殊光谱(奥林巴斯)
+AMP-M(VINNO)
+1
+咽喉部(远)
+主要判断进退镜时间,整体检测时间
+
+
+2
+咽喉部(近)
+
+
+
+3
+梨状窝(左)
+
+
+
+4
+梨状窝(右)
+
+
+
+5
+食管(上段)
+主要识别息肉、溃疡、出血、HP等疾病;
+同时要实现部位点亮
+5~28为上消化道诊断的部位
+
+
+6
+食管(中段)
+
+
+
+7
+食管(下段)
+
+
+
+8
+贲门(齿状线)
+
+
+
+9
+胃窦(大弯)
+
+
+
+10
+胃窦(小弯)
+
+
+
+11
+贲门(倒镜)
+
+
+
+12
+胃体小弯(倒镜)
+
+
+
+13
+胃体小弯(倒镜)
+
+
+
+14
+胃体前壁(倒镜)
+
+
+
+15
+胃体后壁(倒镜)
+
+
+
+16
+胃角(前角)(倒镜)
+
+
+
+17
+胃角(后角)(倒镜)
+
+
+
+18
+胃窦(正镜)
+
+
+
+19
+胃体大弯(前壁)
+
+
+
+20
+胃体大弯(后壁)
+
+
+
+21
+胃体下中上部(大弯)
+
+
+
+22
+胃体下中上部(前壁)
+
+
+
+23
+胃体下中上部(后壁)
+
+
+
+24
+胃窦(远观)幽门环周
+
+
+
+25
+胃窦(近观)(四壁)
+
+
+
+26
+十二指肠球部(四壁)
+
+
+
+27
+胃窦(出血点)
+
+
+
+28
+十二指肠球部(出血点)
+
+
+溃疡好发部位
+29
+末端回肠
+主要识别息肉、溃疡、出血等疾病;
+同时要实现部位点亮
+29~40为下消化道诊断的部位
+
+
+30
+回盲瓣
+
+
+
+31
+结肠憩室
+
+
+
+32
+阑尾孔
+
+
+
+33
+升结肠
+
+
+
+34
+结肠肝曲
+
+
+
+35
+横结肠
+
+
+
+36
+结肠脾曲
+
+
+
+37
+降结肠
+
+
+
+38
+乙状结肠
+
+
+
+39
+直肠
+
+
+
+40
+直肠肛管
+
+
+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病灶分级:
+   息肉分为4级:Ⅰ型最为常见,息肉隆起与胃黏膜间角大于90°,色泽与周围黏膜相似或稍红;Ⅱ型息肉无蒂,息肉隆起与胃黏膜间角近90°;Ⅲ型息肉表面不规则,无蒂,息肉与黏膜间角小于90°;Ⅳ型息肉有细蒂,蒂之长短不一,表面光滑,可有糜烂或近似颗粒状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(2)溃疡分为6级:
+   活动期(A 期):此期溃疡面长有厚苔,又称"厚苔期"。A 期分为2 个不同阶段。
+   A1 期 溃疡面苔厚而污秽,周边粘膜充血肿胀,无皱续集中;
+ 
+   A2 期 溃疡面苔厚而清洁,周围粘膜肿胀逐渐消失,出现向溃疡集中的粘膜皱襞愈合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
+   期薄苔期(H 期):溃疡集中的粘膜皱襞愈合
+   H1 期 特征为溃疡缩小,周边有上皮再生,形成红晕,粘膜皱壁向溃疡集中;
+   H2 期 溃疡明显缩小,接近愈合。此期患者一般尚需维持治疗。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瘢痕期(S 期):此期已无苔,而形成瘢痕。
+   S1 期 为红色瘢痕期,溃疡面消失,中央充血,瘢痕呈红色,属不稳定可再发的时期,仍须巩固治疗。
+   S2 期 为白色瘢痕期,有浅小凹陷粘膜皱壁向该处集中,颜色与正常粘膜相似,此凹陷可保留很久,以后亦可完全消失,代表溃疡痊愈并稳定。进入此期时一般可停止治疗。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溃疡的分级主要是为了判断病灶处出血的概率,根据出血的情况采用Forrest分级:
+   Ⅰa型 喷射性出血(动脉性),此时再出血的概率为55%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Ⅰb型 活动性渗血(静脉性或小动脉性),此时再出血的概率为55%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Ⅱa型 血管显露,此时再出血的概率为43%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Ⅱb型 附着血凝块,此时再出血的概率为22%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Ⅱc型 黑色基底,此时再出血的概率为10%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Ⅲ型 基底洁净,无近期出血迹象,此时再出血的概率为5%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  (3)出血暂时不用分级,分级需要看出血量与出血口,而出血量与血液的面积和出血口的血液流速有关,并且血液会把出血口盖住,难测出出血口大小。
+ 备注:
+   主要是白光下的数据;如果能够买特殊光下的数据,可以优先购买NBI窄带下的数据;还有出血点检测的特殊光谱RDI,可以考虑购买;后续从整体的样本库考虑,可以购买超声小探头的超声图像;不同的光源条件下的相同部位的图差距大,如下图所示
+ 
+   任务优先级排序:息肉>进镜时间(咽喉部,梨状窝)>检测部位点亮 >溃疡>肠道清洁度>各类疾病分级
+   之前没做过关于HP的识别,如下图中左边的图所示,在白光模式下胃部粘液偏红,就是HP的表征。HP+可以结合放大内镜来观察亮蓝嵴,但是现在没有放大内镜,目前仅靠偏红这个特征难做的话可以不做。
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 分级的功能,他们拟采用传统算法,投影网格光,测量出息肉的尺寸,我问过是否息肉的形态会不会作为分级的判断条件,回答是形态也会作为考虑,但是尺寸是最关键的指标
+ 不同部位下的疾病表现差异不大
+ 溃疡的分级主要是为了判断再出血的概率,在临床时溃疡分级与Forrest都是会记录在病例里的,但是溃疡分级并没有给出再出血的概率,溃疡分级与Forrest分级并没有对应关系
+